污水脫氮除磷藥劑的配比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合理的藥劑配比能夠有效提升脫氮除磷效率,同時降低運行成本。以下是詳細說明:
一、脫氮藥劑配比
1. 碳源投加
在生物脫氮過程中,反硝化細菌需要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。常用的碳源包括甲醇、乙酸鈉、葡萄糖等。
甲醇:投加量通常為NO??N濃度的2.53.0倍(質量比),例如硝態(tài)氮濃度為20mg/L時,甲醇投加量為5060mg/L。
乙酸鈉:投加量為NO??N濃度的3.54.0倍,因其COD當量較低。
葡萄糖:投加量需更高(約4.55.0倍),但成本較低。
2. 化學還原法
采用亞鐵鹽(如硫酸亞鐵)或硫化物還原硝態(tài)氮,配比為Fe2?:NO??N=5:1(摩爾比),但需注意污泥產生量增加的問題。
二、除磷藥劑配比
1. 鋁鹽除磷
PAC:Al與P的摩爾比為1.5:12:1,例如TP=5mg/L時,PAC投加量約為4050mg/L(以10%有效鋁計)。
硫酸鋁:Al:P=2:13:1,需更高投加量。
2. 鐵鹽除磷
三氯化鐵(FeCl?):Fe:P=1.8:12.5:1,對TP=5mg/L污水,投加量約3040mg/L。
硫酸亞鐵(FeSO?):需考慮Fe2?氧化為Fe3?,實際投加量比理論值高20%30%。
3. 石灰除磷
通過調節(jié)pH至1011沉淀磷,投加量為Ca(OH)?:TP=10:115:1(質量比),但會產生大量污泥。
三、同步脫氮除磷藥劑配比
1. 復合藥劑選擇
鐵鹽+碳源:如FeCl?與乙酸鈉聯(lián)用,先投加鐵鹽除磷(Fe:P=2:1),再補充碳源(COD:NO??N=4:1)。
PAC+甲醇:PAC(Al:P=1.8:1)優(yōu)先除磷,剩余甲醇用于反硝化。
2. 投加順序優(yōu)化
先除磷后脫氮,避免磷釋放影響出水水質。藥劑間隔投加時間建議≥15分鐘。
四、影響因素與注意事項
1. 水質波動
需根據(jù)進水TN、TP實時調整投加量,建議通過在線監(jiān)測動態(tài)控制。
2. pH控制
鋁/鐵鹽除磷最佳pH為6.07.0,超出范圍需加酸/堿調節(jié)。
反硝化pH宜維持在7.08.0,避免碳源利用率下降。
3. 污泥產量
化學除磷會顯著增加污泥量,需同步核算污泥處理成本。
4. 經濟性平衡
高性價比組合通常為“鐵鹽+甲醇”,但需權衡處理效果與藥劑成本。
五、實例參考
某污水廠進水TN=30mg/L、TP=4mg/L,采用以下配比:
1. 投加FeCl?(40mg/L,F(xiàn)e:P=2.1:1)優(yōu)先除磷;
2. 補充乙酸鈉(100mg/L,COD:NO??N=3.8:1)完成脫氮;
3. 最終出水TN<5mg/L、TP<0.3mg/L。
藥劑配比需結合水質特性、處理目標和成本綜合確定,建議通過小試確定最佳比例,并定期優(yōu)化投加策略?;瘜W法與生物法的協(xié)同使用是未來發(fā)展趨勢。
以上內容來源于網(wǎng)絡,具體實驗數(shù)據(jù)及方法僅用于參考。